“广电也开始卖手机卡了?信号靠谱吗?”“套餐比移动联通便宜这么多,是不是有什么套路?”最近,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讨论中国广电手机卡。作为继移动、联通、电信后的第四大运营商,广电手机卡自2022年正式放号以来,凭借700MHz黄金频段和低价套餐迅速出圈,但也因服务网点少、客服响应慢等问题引发争议。本文将从信号覆盖、套餐资费、使用体验三个维度,结合真实用户反馈,帮你全面了解这张“新晋网红卡”。
微信公众号:卡姐指南
专业测评全网流量卡,定期更新各大运营商推出的流量卡套餐,从套餐细节到隐藏条款、从网速实测到避坑指南,统统给你扒得明明白白!
温馨提示:选卡前请认真看好套餐详情,以免开卡失败。(如年龄、地区等限制)
一、信号覆盖:城市农村“两重天”,700MHz频段成王牌
“在电梯里刷短视频都不卡!”北京上班族小李的体验,道出了广电手机卡的核心优势——700MHz频段。这一频段被称为“黄金频段”,具有覆盖广、穿透力强、传输距离远的特点。实测数据显示,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,广电卡依托移动基站共享,信号覆盖率超95%,地铁、商场、电梯等场景刷4K视频无压力;而在云南山区、甘肃农村等偏远地区,广电卡信号强度比移动高20%-30%,部分区域甚至实现“唯一覆盖”。
用户实测案例:
甘肃用户张叔:“村里其他运营商没信号,只有广电卡能打电话、刷视频,父母终于能用上智能机了。”
上海用户王女士:“地下车库导航定位精准,再也不用担心迷路了。”
不过,广电卡的信号覆盖并非“完美无缺”。由于采用与移动共建共享模式,在偏远郊区或农村,广电卡信号可能弱于移动本家。此外,2023年前的老旧机型(如华为P30、iPhone 11)可能不支持700MHz频段,插卡后无法使用5G网络。
避坑建议:
办理前通过广电官网查询当地网络覆盖情况,或拨打10099客服确认;
2023年后生产的5G手机基本支持广电卡,老机型可通过IMEI号查询兼容性。
二、套餐资费:低价≠套路,但需警惕“隐形陷阱”
“29元100G流量,这价格放在两年前想都不敢想!”广电卡的资费优势,是吸引用户的关键因素。以主流套餐为例:
基础语音套餐:39元/月含10GB流量+100分钟通话,适合轻度用户;
大流量套餐:59元/月含200GB流量(部分区域),适合追剧、直播党。
与移动、联通同档套餐相比,广电卡资费低10%-20%。例如,移动59元套餐含15GB流量,而广电卡同价位提供30GB流量。不过,低价背后也存在“隐形陷阱”:
展开全文
定向流量陷阱:部分优惠套餐宣传“100GB流量”,实则80GB为定向流量(如仅限某APP使用),仅20GB可自由使用;
合约期涨价:部分套餐首年低价,次年恢复原价,办理前需确认合约期;
线上注销难:90%用户需到指定营业厅办理注销,线上流程复杂。
用户吐槽案例:
广州用户陈先生:“办了张‘19元192G’套餐,结果只能刷指定视频APP,其他应用全算额外流量!”
成都用户刘女士:“想注销卡,跑了三家营业厅才办成,太折腾了!”
避坑建议:
仔细阅读套餐细则,确认通用流量比例和限速阈值;
优先选择支持“线上注销”的套餐,避免异地办理麻烦;
警惕第三方平台“低价套餐”宣传,优先通过广电官网或线下营业厅办理。
三、使用体验:信号稳但客服“拖后腿”,适合这3类人
广电手机卡的优势与不足,在用户反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优势总结:
信号覆盖广:城市农村、室内室外表现均衡;
套餐性价比高:流量单价低,适合大流量用户;
融合服务:与有线电视、宽带捆绑优惠,家庭用户可节省通信费用。
痛点吐槽:
客服响应慢:部分用户反馈“等24小时才回复”;
国际漫游支持少:目前仅覆盖东南亚、欧洲部分地区;
品牌影响力弱:相比三大运营商,用户认知度较低。
适合人群:
农村/偏远地区用户:700MHz频段信号覆盖优势明显;
广电有线电视用户:融合套餐可节省家庭通信费用;
双卡用户:将广电卡当流量副卡,主卡保留原号码接打电话。
不适合人群:
经常出差的人:偏远地区信号覆盖不稳定;
对网速有极致要求的人:如电竞玩家、直播主播;
老年用户:客服体系不如传统运营商完善。
四、办理渠道:线上方便但需等物流,线下可当场测信号
办理广电手机卡主要有三种方式:
线下营业厅:携带身份证原件前往广电自有营业厅,工作人员会现场完成开卡、实名认证及套餐开通,优势在于可当场测试信号,但偏远地区网点覆盖有限;
线上官方渠道:通过广电官网、APP申请或者正规授权公众号,审核通过后由EMS、顺丰配送,多数用户反馈从提交到收卡平均用时48小时;
合作电商平台:京东、天猫等平台的广电官方旗舰店常推出限时优惠,但需认准“官方认证”标识,避免非正规渠道风险。
中国广电手机卡凭借700MHz频段和性价比优势,正在改写通信市场格局。但作为新运营商,其在服务网点、客服体系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。建议用户根据自身需求(如信号覆盖、资费预算、设备兼容性)理性选择,避免盲目跟风。毕竟,号码绑定了那么多重要账号,频繁换号带来的麻烦可能远超那点话费节省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